10月30日下午,应孙佳龙院长邀请,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教授在艺术楼报告厅为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师生做了题为“Progress and some ideas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oceanography research”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孙佳龙主持,1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东晓院长长期从事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在南海环流演变和热带海洋年际年代际变率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在报告中,王东晓从南海研究的背景、南海海洋学研究进展与思考、南海盐度的长期趋势以及未来研究展望四个方面,向参会师生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南海大尺度上层环流(南海贯穿流、西边界流等)、中尺度涡旋活动、陆架环流动力(冲淡水、上升流等)、深海环流、热带气旋、海气界面通量、南海观测和数据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和重要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使与会师生对南海的海洋科学研究现状有了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院师生积极投入到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信心和勇气,对提高我院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方向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报告会前,王东晓还与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博士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在座谈中,王东晓详细了解了青年博士的研究兴趣和取得的一些成果,当得知我院海洋科学方向平均每位博士都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对我院的海洋科学的学科建设水平给与了高度评价,同时,青年博士也向王东晓教授请教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海洋科学的研究工作,王东晓也一一进行了回复和交流。
王东晓,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曾任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主任、国际海洋学术期刊JGR-Oceans的副主编、WCRP/CLIVA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WCRP亚洲季风年观测协调委员会共同负责人、CLIVAR太平洋科学委员会委员等,现任CLIVAR/IOC-GOOS印度洋委员会委员、国际科联SIMSEA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探协会海洋科考专委会主任,以及多个SCI学术期刊编委等。长期从事物理海洋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在南海环流演变和热带海洋年际年代际变率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王东晓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发表SCI论文200余篇,SCI总引7000余次。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金等多个项目。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