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科研  党建思政  团学工作  关工委工作 
学科科研
 学术动态 
 科研平台 
 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学科科研>科研平台>正文
江苏高校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2025-04-02 17:30  

实验室简介

该实验室是江苏海洋大学联合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连云港市气象局共建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围绕国家和地方海洋气象应用需求开展研究,通过提高海洋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拓展海洋气象服务业务,为国家有效提升抵御海洋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和地方战略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重点实验室具备承担国家或部省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或工程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验设备条件;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团队和稳定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管理规范有序,运行良好,学术氛围浓郁;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海洋气象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基地、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建成海洋气象灾害监测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气象灾害机理研究

(2)海洋气象灾害模拟与智能预报技术

(3)海洋气象智慧服务

实验室组织架构

为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运行,根据实验室的职能和任务,整合共建单位现有的科研人员、设施,将实验室建成职责明确、独立运营的研究平台。实验室设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实行由实验室管理委员领导下的部门主任负责制。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

姓名

职称/职务

委员会任职

单位

费建芳

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主任

国防科技大学

赵 坤

教授/院长

副主任

南京大学

马廷淮

教授/副校长

委员

江苏海洋大学

吕伟涛

研究员/院长

委员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刘端阳

正高级工程师/副院长

委员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许映龙

正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

委员

国家气象中心

陈 旭

教授/副院长

委员

中国海洋大学

宋翔洲

教授/院长

委员

河海大学

胡 胜

研究员/所长

委员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所

董昌明

教授/院长

委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谢玲玲

教授/院长

委员

广东海洋大学

黎伟标

教授/副院长

委员

中山大学

王 新

正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

委员

北京全球气象导航公司

徐良谋

书记、局长

委员

连云港气象局

孙佳龙

教授/院长

委员

江苏海洋大学

成印河

教授/副院长

委员

江苏海洋大学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主任由马廷淮副校长兼任,智慧海洋气象方向学科带头人。马廷淮教授分别于1997年、200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韩国AJOU大学博士后,韩国庆熙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培养对象,韩国庆熙大学访问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2013),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获批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27项,发表著作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2篇,高被引论文5篇。曾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

实验室副主任成印河教授,海洋气象灾害模拟与智能预报研究方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副院长。曾入选江苏省第十五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广东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市“5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培养资格。主要从事海洋边界层波导及海洋遥感应用研究。分别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海洋大气波导电波传播特性长期综合观测与信道建模)和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计划项目(南海及邻近海域海气界面通量快速组网监测与应用示范)等国家级项目。在Remote Sensing、Acta Oceanologica Sinica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2篇。授权国家专利2项,完成软件著作权4项。曾参与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多次组织外海水文、气象观测试验。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