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6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以“立体感知,数智赋能: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新格局”为主题,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汇聚智慧。我院宋荣老师参会,并作题为《中国地区生物源异戊二烯排放对多因子胁迫的响应及其环境效应》的学术报告,充分展示学院在生态环境与大气化学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
报告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复合污染背景下的前沿科学问题,系统阐释了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作为连接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对大气氧化能力和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具有关键性影响。报告创新性地揭示了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干旱以及CO2与O3等多因子耦合胁迫如何共同调控中国典型生态系统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并进一步量化了该非线性响应对区域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植被源排放-大气化学-气候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为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海洋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陆海统筹污染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持续开展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工作。未来,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持续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加快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新格局、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海大力量。
